秀山故事

纪实文学 | 绿叶草根

纪实渝东南边陲、武陵山福地秀山县的古往今来,记录各种人物和他们对社会的影响那些故 ...

第1卷从远古到清朝 第2卷民初纪事 第3卷红军故事 第4卷乱象纷呈 第5卷抗战时期 第6卷革命传统耀千秋 第7卷伏笔飘逸 第8卷秀山解放 第9卷秀山剿匪 第10卷人民的新秀山 第11卷春潮滚滚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31章秀山抗日活动与抗战机场

秀山故事 by 绿叶草根

2020-12-7 17:12

 刘兆鳞(1900—1946)。字仲猷,四川秀山县城人,1922年,在酉阳联合中学毕业后,升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26年秋季毕业回乡致力于教育工作,1927年初任秀山县立初级中学校长,1928年任秀山教育局局长,1930年任省立第五中学校长,1932年任四川大学校本部秘书,1933年任涪陵乡村师范学院行政部主任,1939年回县任秀山民教馆馆长,1942年春,再次出任秀山中学校长,1946年因病逝世,时年47岁。

    刘兆鳞从事教育工作20年,对秀山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热爱教育,治校谨严,为人正直,追求真理,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社会人士敬佩。他是秀山教育界的杰出人物。在整个川东南地区也有名气。

    青年时代的刘兆鳞,就富求知渴望,勇于声张正义。民国初年,秀山只有一个高等学堂,没有中学,省立酉阳联合中学,就是酉、秀、黔、彭四县学子聚读的地方,而当时个别有权势之人,声称边区生员不足,想把联中迁往涪陵,刘此时正在那里读书,他从自己辗转求学的经历中,深知边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痛苦,于是联合四县学生,与1915年上书四川巡按史及川东道尹,申述学子来求学往返之艰难,并以春秋大义责之,从而制止了这一不当的举措。此后,并先后于郁山镇(彭水、黔江)、龙潭镇(酉阳、秀山),分别设立省立完中代替原酉阳联中,以便利边区学生就读。

    刘在担任秀山教育局局长期间,竭力倡导新文化,弘扬教育救国思想,大力改良私塾,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他首先从宣传教育着手1929年10月,开始创办《秀山教育半月刊》以侧重宣传新文化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独特风格,刘本人并亲自发表《私塾要教新章》一篇文章,内写到:“秀山各乡村学校,近年来颇形廉驰,推原其故 ,皆由一般人封建意识顽固,不懂新学,所教皆为四书、五经、食古不化,常有读了十几年书,还不能执笔作文......,在管教上,不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便是示以萎靡不振的形象......致使国民懵懂一生,不问世事,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被军阀匪霸蹂躏......,要是再不觉悟,赶紧整顿教育,陶冶提高国民意识,我们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下,将永远不会翻身。”与此同时。刘还于1930年初,以教育局名义,一连颁发了两个布告,规定全县私塾,一律要教育新章,指定三民主义、国语、算数、常识为必修课,体育、音乐、图画为随意课。还规定:凡原担任私塾教育员等,必需于二月向教育局进行登记,遵照规定之最低课程及设置标准,方准没馆。从此,秀山私塾改良和新学倡导工作,在刘任教育局长期内,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两次担任秀山中学校长,特别是第二次校长任内,正值抗日民族战争初期,为避免日机轰炸,学校迁往南城三十多年里的高修乡下衙继续行课,在客观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物色好教工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先后从湖南大学、国立八中、茶洞师范等处,选聘来了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第二,建立健全学校组织,校长下设教务,训育、总务四主任及童子军教员,各班(组)设班主任。第三,指定各种规章制度,除每周必开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外,还分别定期召开校务、训育、总务及班主任会议,以及总务(生活、伙食)各种会议;教师、寝室、图书阅览室、运动场、运动场、食堂等均张贴有规章守约。第四,学科安排除照上级课程标准规定讲授外,并加授地方自治合作、教育概论、农村经济三种,以适应现实需求。第五,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整顿学校纪律,严格教学考核、奖惩、点名,请假等管理制度;每星期一国服纪念周时,安排教师轮流演讲抗日战争形势,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抗战必胜信心。第六,注重学生体育锻炼,除童子军训练外,每天午后,都安排有各种体育活动(打球、赛跑、跳高、跳远、单双杠);清晨升国旗、做晨操;每周爬山或野外运动1—2次;此外,还安排有音乐、图画、劳作(修路、打扫卫生)等课程;培养学生身心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断有新提高,学校秩序井然,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刘特别重视女子教育。秀山原有分校,由于封建思想束缚,女子就学者极少。1943年,在刘再任校长其中,专文报请省教育厅,请求开办女子班,使青年女子有就读之机会,思想上得到解放,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了他的报告,遂于1943年秋专门招收 二十三班(三组)近50名,实行分班授课,以后还单独设女子部,配专职部主任(女)具体管理。自此,我县女子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进一步发展秀山教育事业,刘决议把秀山初级中学办成完全中学。他深知要振兴教育。培养人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全县人民多年的夙愿,于是积极进行筹备,报请四川省政府批准,于1944年秋开始招收高中第一班学生50多名(男女皆收)。以后逐年继续招收,办成了秀山的完全中学。

    完全中学起来了,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不搞挂牌高中,做到名副其实,这是刘兆鳞当时所办学的主导思想,他于是通过练习他的五兄弟刘兆丰(中共党员,原中央大学、后转武汉大学毕业,)在外地聘请了一些确有真才实学,具有大专以上文、理、工各科优秀教师谢书年、李声震、韦其莹、谢若英、邓光宇、刘锡恒等先后来校任教。这批教师,大部分是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刘兆丰同志接受中共南方局派遣,在学校秘密建立地下党支部,发动学生参加进步组织,进行革命活动,他们除在校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外,还举办附设民众教育班,开展时事宣传,通俗讲演,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码头工人歌》、《五块钱》等等,组织学生办壁报,知道民众 爱国卫生,激发群众爱国热潮。全校师生通过活动开展,思想觉悟、学生成绩都有显著的提高,学校办的有声有色,是秀山中学建校以来的高峰时期。

日本侵华的疯狂之举,激起了秀山各界的无限愤慨,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抵制日货、义卖募捐、组建义军、修飞机厂……积极投身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中。

秀山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浪潮席卷全国,同样也波及到交通闭塞的川东南门户--秀山。一大批爱国志士、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激发了秀山人民澎湃的爱国热忱和抗日决心。1932年,秀山中学三、四、五班的学生自发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并请学校职员冉启富担任教官。他们从团练局拨得几十支废枪后,每天早晚操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同时,义勇军"还组织排演了话剧《黑籍冤魂》,在秀山民间引起了轰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年仅21岁的爱国青年杨通惠从重庆回到家乡秀山,在县城内的文庙小学任教。他邀约从上海回秀山的青年王孝益(国民党立法委员会委员王宏实之女)一道,联络了秀山中学、国立八中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士李万霖、颜学曾、伍升猷、戚琼芳、施云珍、邹家淼等30多人,在教育科长杨士先和民教馆长刘兆鳞(系北大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等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秀山城内成立了"抗敌救亡工作团",下设宣传、慰劳两个组。成员们穿上土布衣服,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开展了一系列的救亡活动。

"工作团"编导了反映沦陷区人民悲惨生活和奋起抗日的《放下你的鞭子》、《在铁蹄下》、《沈阳之夜》、《保卫卢沟桥》等短而精的话剧和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文艺节目。除在县城街头、机关、学校演唱外,"工作团"还走向官庄、平凯、石耶、梅江、洪安、清溪场等集镇、农村的边远山区进行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了秀山城镇和山乡。为使运动进一步深入,"工作团"利用当时秀山仅有的一部收音机收听前方的抗战新闻,如首战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保卫大武汉等胜利消息,散发油印传单配合演出与宣传,鼓舞和激励广大民众抗日救亡的必胜信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卖票和组织女生绣手绢、扎纸扇、做鞋子,开展"义卖"募捐活动,筹集抗日经费;发动城镇街道、农村的广大妇女义务做军鞋;派出慰问演出团,送去了大批募捐款和慰劳品。

与此同时,进步人士颜学曾和王伯弼还创办了由民教馆长刘兆鳞担任主编的文艺月刊《晨曦》,专门刊载一些青年师生的进步思想文章,如《女性的呼声--一封给爸爸的信》,内容是为了走向社会、投身抗日,女生邹家淼在学校停办时给父亲写了一封要求男女平等的信,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女学生冲破封建礼教的家庭封锁,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晨曦》还为学校提供了不少关于抗战的音乐、体育内容,以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作品,亦对当时秀山的抗日救亡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助和引导作用。但该刊物由于言论高亢激昂,发行广泛,影响较大,受到了当时县政府的百般阻挠,并力图迫害《晨曦》的创办人,刘兆鳞也不得不逃往贵州避难。秀山的抗日救亡活动遭受挫折,但这份热情并未消褪。"七七"事变不久,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共同抗日"之主张,停止了内战。

秀山,这僻静的山乡,抗日救亡活动随之点燃,更加活跃起来,县城的中和镇尤为突出,广大居民、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学校师生手持三角旗,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打杀汉奸!"、"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抗日标语和口号贴满了大街小巷。秀中与文庙小学的广大师生还利用节假日在万寿宫、老飞机坝等场所进行公演话剧(当时群众称之为文明戏),其激昂的情绪、逼真的演技,撼动了在场的观众。一次,在万寿宫演出时,剧中分别扮演汉奸和日本军官的学生,竟被一个突然冲上舞台的观众抓住猛打……秀山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1940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秀山修建抗日军用飞机场,以备适时将芷江机场转移秀山。

四川省秀山县,地处川黔湘鄂四省边区结合部,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一个交通枢纽、边陲重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处要塞,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先迁武汉,再迁重庆。日寇大举进犯内地,湘西芷江机场临近前线,处于战争威胁之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秀山修建飞机场,以备适时将芷江机场转移秀山以阻止日军西进。

重庆航空委员会为此协调四川省政府成立“征工事务管下处”“秀山机违者工程处”等机构,负责民工征集、资金拨付,施工及技术管理等职责。初期征工人数11000人,其中秀山5000人,黔江、酉阳、彭水2000人,四个县各设一个民工大队部,于1940年2月破土动工。

机场全面动工前,鉴于路途遥远,民工征送困难、设备简陋落后,粮食医药缺乏等,各县分呈疾苦,秀山县县长沈天茹等12人联名于1940年3月函“请航委府顺秀山民情,停止另建机场”。航空委中会当即着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复批:“建字第9133号公函收悉,查秀山机场工程已于2月5日开工,所有地价等费用均汇发秀山机场工程处,饬会同县政府及地方公正士绅妥为发放在案,未变终止,特此复照。兼主席蒋中正”。此后,各县以国防要工为重,急速征工督修,恐遭渎职负国之罪。机场施工,夜以继日,民工劳苦,撼天动地。第二年突击赶修,新征民工18500人,在赶修中,还征集邻近的湖南凤凰、保靖、永绥(今花垣)、乾州和贵州松桃、沿河等县民工数万人。参加修建的民工最多达3万余人。

机场选择址在秀山到城西门外,占地1370多亩,机场于1940年3月5日开工修建,1942年5月竣工,长为1300米,两端宽400米至10000米,机场整个面积为91万平方米,在抗战期间共起降飞机20架次。时间之短,工程量之大,施工速度之快,投入的劳动力之多,在当时秀山工程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机场修建费时两年多,当地修建机场不像现在有机械化的施工工具,全是靠人工一锄一锄地挖,一担一担地挑。施工期间起码有好几万土家、苗、瑶、布、衣、汉等各族群众,光是秀山就有5000多民工,还有酉阳、黔江、彭水和湖南凤凰、保靖、花垣的民工,最多时修建的民工达3万余人。由于民工多,施工、住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酉阳、黔江和彭水的民工都是是用背篓背运泥土,住的大都是临时简陋的工棚。工棚四壁透风,睡的是稻草铺。特别是外地农民工,带的衣被本来就不多,被薄衣单。到了夏季,烈日当空一身汗,寒冬腊月蓑衣当被,加之缺粮少油,有时只能吃包谷稀饭,用辣椒和坨坨盐巴下饭。正是这些民工,在那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把高低不平的山丘平整成宽阔的飞机场。为了抢时间,当时,四川省政府还派两人驻秀山负责监修,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酉阳)负责修建工程和民工管理。为了修建机场抗日,他们背井离乡、抛家离子,挖运土石方1200多万方,为修建秀山机场立下了汗马功工劳,有的甚至献出了可贵的生命。

原驻麻土坡的陈显阳老人回忆说:“我家原有三间瓦房、修飞机场那年,屋里头住黔江县的一个小分队,的民工30多人,楼上楼下都驻扎满了。我亲眼看到他们吃的是苞谷浆浆,无油无盐,天天出工,劳累过度,走路东倒西歪。当时又痢疾流行,无医无药。更凄惨的是病死后健教授捆绑起来,用钎担抬出去埋在梅江河边。两年多完工后,一起回去的只有10多人了。”

1942年5月,机场修建竣工后,交给空军第九总站八分站管理,降落飞机20架次。一次是战斗机在空战后飞过秀山上空,因无油迫降;一次是美国飞机由芷江机场去云南,因气候发生了变化,飞行员迷失方向迫降秀山机场;一次P51型战斗机5架,队长王庆义,他对空军站的后勤人员说,他们刚从前线打仗来,打下了10多架日本飞机,兴奋得很,队长加油后于第二天飞到前线打日本鬼子;还有一次是1942年冬天,美国兵一个班驻在现在的莲花,有4架战斗机给他们送食品和物资,在机场停了三四天才飞走,还有几次是滑翔机降落,每次都是教官顶烈日从芷江试飞来秀山,住一两天就飞回去了,还有是福特机、北美机等通信飞机降落6架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空军站才撤销,管理人员被调走。

在秀山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经过2年多的艰苦劳作,飞机场于1942年5月完工,为西南大后方的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战期间,秀山县政府发出了"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士绅之家、工商富户和广大民众积极回应支援,捐钱捐物。许多人还主动到县政府机关报登捐献力所能及的金额和物资。据民国32年(1943年)秀山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书反映,全县民众共募捐抗日金额达49550元。秀山县城全民抗战众志成城的爱国激情,为后人铭记。

在建机场期间,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败暴露无遗,他们不顾民工死活,贪污克扣之风盛行。据原空军站电话士、秀山粮食局退休工人傅宝山回忆,他亲眼所见监修机场的官员好多都发了财,如会计股长李平康,贪污巨款发横财,买了好几部汽车,民愤极大,后因分脏不均事情败露,被逮捕捆送重庆航空委员会法办,万民叫好。

1949年秀山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秀山部队奉命接管机场,西南边陲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流血流汗献身的抗战飞机场,终于回到勤劳智慧的人民手中。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